厦门市政协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谋划推动信息工作的主题主线,持续深耕社情民意“直通车”履职品牌,紧紧围绕全局性重大问题、关键性民生问题建言献策,努力以“政协信息之能”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2023年,共有400余件信息被全国政协、福建省政协采用,24件次信息获省市领导批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市政协及福建省九市一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排名中位居前列,被全国政协、福建省政协评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紧扣高质量发展,当好“参谋助手”。坚持围绕中心,紧盯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编报信息,力争提供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建议,服务党政科学民主决策。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等,专题报送一批信息。国内消费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建议、发展制造业“独角兽”企业、激发地方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活力等多件信息被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用,打造“蓝色增长极”、布局大科学装置等获省市领导批示。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带一路”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服务贸易发展等,积极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完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民营企业家所思所想所盼、发布“一带一路”投资指南等获上级政协重视采纳。聚焦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发挥住厦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作用,在更高层面为推动厦台融合发展、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鼓与呼。如,围绕厦金“5G+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在厦设立两岸族谱寻根综合服务中心等报送系列信息,获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用。
紧扣高品质生活,反映“急难愁盼”。坚持服务民生,围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及时反映民情、表达民声,助推民生事业发展。聚焦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托育、养老等问题,分批报送系列信息。民办中小学发展现状、我国生育激励措施面临的现实困境、涉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五类问题、扩大工伤保险社会覆盖保障范围等获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用。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就“城中村”综合治理、城乡防洪规划布局、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提出系列建议。破解城市内涝“木桶短板”效应、重视“城中村”改造提升难题、完善建筑物定期强制体检制度等获上级政协重视采纳,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紧扣高水平履职,畅通“直通渠道”。坚持提质增效,在建强队伍、平台、机制上持续发力,实现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快速报送。建强队伍,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抓实信息员队伍的学习培训,努力打造政治素质高、文字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信息工作队伍。引导有条件的党派、区政协建立信息“智库团队”,老带新、干代训,挖掘培养信息专业人才和骨干力量。建强平台,依托委员联系点、联络站、轮值点建设,完善“一线民意直通车”,拓宽反映渠道。建强机制,出台内部采编管理办法,严格稿件选、编、审、报、归档等,完善工作闭环流程。探索信息合作新机制,抓好分布式捕捉收集和集思广益打磨,整合“金点子”和“笔杆子”,做深调查研究、促进联动协作,共同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高质量发展。